top of page
林家古厝.png
老屋故事迴廊
​林健舞古厝

#陪伴四代人的林家古厝

​撰文/林俊明

鼓亭畚農莊

      位於壯圍古亭村的林健舞古厝是一條龍的古厝,是具有宜蘭味的傳統民居。林家古厝前方有叢竹圍,竹圍前有個早期農家儲存米穀的穀亭畚,這是壯圍唯一的「穀亭畚」,背後是主人林健舞先生和建築師兒子共同構思和自力營造的心血。

      壯圍鄉古亭村的地名是源於「古亭笨」,這是傳統儲存稻穀的農家設施,一種早期有錢人家必備的家用米倉。昔時農民用木材做成圓形大桶,上覆茅草成尖頂形,以儲存糧食,俗稱「鼓亭畚(古亭畚)」。[1]當年林健舞家族在自家成立了「鼓亭畚農莊」,但由於滄海桑田曾經以古亭聞名的聚落卻不見鼓亭畚,於是在得到家族的支持後,林家就在自家古厝旁遵循傳統格局,用水泥材料重新建造了一座鼓亭畚,希望藉由鼓亭畚的風華再現,讓更多來古亭的遊客朋友,能了解這富含文化意義的地名由來。

林健舞古厝是很有宜蘭味的傳統民居,位於壯圍古亭村。這是一條龍古厝,古厝的最原始格局多是從單正身開始建造。今年八十四歲的古厝主人林健舞先生談起古厝,說他們其實差不多年紀,因此他對於這座老家特別情深。

林俊明拍攝

      林健舞先生是壯圍鄉農會推廣股長,由於對祖厝的感情很深,不捨古厝年久未修,於是在建築師兒子的幫忙下,重新讓這棟古厝重返榮景。林家古厝是一棟磚木構造的建築,外觀非常素雅,裸露出來的材質就是紅磚、木柱、石灰壁,紅白色的對比,讓古厝顯得更有生命力。如果有機會能入內參觀,如同教科書般的木棟架構造,非常吸睛,這是宜蘭很典型的「架筒厝」,木頭交接都是卡榫結構,早期用料是使用宜蘭的檜木,祖先這麼用心蓋的房子,在林家的心裡就是無價寶物,需要用心呵護。當初林家為了修舊如舊,必須要謹慎抽換木料,過程中花費很大的心力才將原始的木棟架修復完成,這是林家古厝今昔相映老當益壯的關鍵。

圖片 3.png

 林俊明拍攝

架筒,是一種傳統建築的結構工法,指以木材或竹材為結構的民宅,筒有柱的意思。林健舞古厝是架筒厝,整體木棟架都是台灣產的紅檜,在林健舞先生的保存下現況非常完整。

圖片 4.png

 林俊明拍攝

林家古厝門板上古老的門環,這是林家人用心維護的一隅,想知道古代人的門鈴是什麼聲音嗎?來這裡,你會發現原來用傳統的門環敲擊門板,這就是早期的門鈴。

古厝前的亞歷山大椰子

     古厝前的亞歷山大椰子更是宜蘭的特色,相鄰的古亭國小更是台灣中小學栽種最多亞歷山大椰子樹的代表,由於這種外來的椰子樹外觀醒目美觀又能適應颱風氣候,連植物專家李瑞宗教授都說:亞歷山大椰子是宜蘭的特色。在壯圍還有宜蘭僅存的兩段椰林大道,分別在壯六和古結,椰子行道樹的栽種歷史都超過一甲子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林家古厝有一幅島榕壁畫,是壯圍巷仔內的打卡景點。林家人記得民國64年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棵島榕[2],由於島榕生長位置在古厝的邊間,邊間的屋頂倒塌後,反而榕樹的枝葉更為蓊鬱,樹根網狀的盤結在紅磚牆上,就像壁畫,這種渾然天成的美景,在林家人的愛心照顧下,時時整剪枝葉,整理環境,如同呵護家人。成為老樹和老屋共存的範本。

 

後記:

本文完成於2019年6月,在本文完成後,林家古厝因家族分家而拆除部分建物。

圖片 5.png

 林俊明拍攝

林家古厝有一幅島榕壁畫,是壯圍巷仔內的打卡景點。林家人記得民國64年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棵島榕,樹根網狀的盤結在紅磚牆上,引人矚目就像壁畫。

[1] 《古亭社區》宜蘭縣社區日曆http://www.youngsun.org.tw:8080/calendar/index.asp?calendar_day=2014/3/3

[2] 《雀榕壁畫  壯圍風情》嚴培曉,中國時報2002.08.27

bottom of page